top of page
WhatsApp Image 2020-06-04 at 5.07.54 PM.
WhatsApp%20Image%202020-06-04%20at%205.0
attachmum_logo-03%5B1597%5D_edited.png

媽媽學堂
Lectures

新生嬰兒黃疸
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嬰兒黃疸是嬰兒在出生後一個月內皮膚及眼白發黃的現象,主要是由於新生嬰兒的肝臟仍未發育成熟,不能迅速處理體內紅血球正常分解後所產生的膽紅素。

 

但大部份生理性黃疸的嬰兒只要吃得充足,膽紅素便會隨著大便排出體外,黃疸便會自然消退。

 

有研究指出以母乳餵哺的嬰兒黃疸退得更好,皆因喝母乳的嬰兒普遍排便次數較多,所以更能把膽紅素排出。

 

當然亦有部份嬰兒的膽紅素升至一個較高的水平,便需要接受燈光治療(phototherapy - PT),俗稱「照燈」,來幫助減退黃疸,這是無痛、最安全和常見的療法,原理是透過特定波段的藍光(420-448nm)照射在嬰兒身上,協助排走體內過多的膽紅素。而為了避免嬰兒在治療中,雙眼受到直接刺激或損害,醫護人員更會替嬰兒戴上眼罩作保護。

Jaundice-In-Newborns-Causes-Symptoms-And

腹直肌分離
Diastasis Recti

腹直肌分離常見於女性,是一種在女性懷孕期間和產後極其常見的病症。腹直肌的主要工作是支撐背部和腹腔內器官。懷孕期間,由於胎兒快速成長,母親的子宮也會快速增大,膨脹的子宮導致大部分的母親的腹直肌分離。

腹直肌分離會弱化腹部肌肉,導致母親身體出現背痛、腹部器官移位、腸胃紊亂、便秘、尿失禁和腹脹,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危及健康。

大部份產婦在生產後的六週到一年內,腹直肌也可以回到原先位置。但是也有一些產婦,超過一年 腹直肌都沒有復位。因腹直肌復位的速度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果腹直肌分離寬度較大,產後1-2年仍不能復位,更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螢幕擷取畫面 (92).png

孕期便秘
Constipation 
during pregnancy

相信便秘問題困擾了不少孕媽媽,就讓AttachMum護士們為妳們解構一下孕期便秘的成因和解決方法吧!

1. 孕激素產生,使腸胃肌張力和蠕動能力降低。
2. 子宮變大,壓迫腸道,尤其以懷孕後期及胎頭落盆時情況更為明顯。
3. 盆腔充血使大便停留時間較長,大便水份被吸收,使大便更乾,難以排出。
4. 沒有足夠吸收水份和膳食纖維。
5. 怕動胎氣,少運動。

第1-3點是不能避免的身體轉變,但媽媽們可以靠第4及第5點去適當調節生活習慣,幫助解決便秘問題。

有媽媽怕水果性質偏「涼」,不敢進食,但其實只要適量食用就連西瓜都可以吃(「適量食用」真的很重要,部分水果含有高果糖成份,過量進食會影響血糖水平,甚至提高了患妊娠糖尿的風險,建議孕媽媽每天進食2-3份水果,1份約拳頭大小),同時注意不宜進食冰凍水果,冰凍水果有機會使孕媽媽宮縮,引致早產。均衡飲食,吃得精明,水果絕對能夠幫助媽媽們解決便秘問題。

另外,美國婦產科學院亦建議孕媽媽在懷孕後可以進行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的低至中等強度帶氧運動,適當鍛練能夠幫助腸道蠕動,較高肌力使生產過程更加順利、更可減低剖腹產的需要,讓產後修復更加輕鬆。當然,孕婦運動需要因應不同生理變化而分階段訓練,詳情請向專業人士指教。

9b6bfa53b02d48e8b3a11f3e82c66cff.jpg

剖腹產
Caesarean section

C-section,全寫Caesarean section,剖腹產,又俗稱開刀生仔。C-section有兩種:elective(選擇性剖腹產)在考慮各種因素下決定在特定日子採用剖腹產方式分娩;emergency(緊急剖腹產)則是在順產引產失敗後或產婦/寶寶都有機會有生命危險時緊急進行。

有時在某些情況下,剖腹產會比自然分娩更安全,妳的婦產科醫生會在以下情況建議妳進行剖腹分娩:

子宮頸不能順利打開 stalled labor
寶寶心跳減弱 fetal distress
胎位不正 breech/transverse position
雙胞胎/多胞胎 multiples
胎盤前置 placenta previa
臍帶脫垂 prolapsed umbilical cord
子癇前症 pre-eclampsia
胎兒過大/巨嬰症 fetal macrosomia
可經陰道傳播的疾病(如:皰疹 herpes)
子宮破裂 uterine rupture
難產 dystocia 

 

當然媽媽亦可以因為害怕分娩時子宮收縮的陣痛而選擇進行剖腹分娩,與妳的婦產科醫生討論一下妳的顧慮吧。

C-sectionFINAL11x14-2-002_EDIT.jpg

脊椎麻醉

Spinal Anaesthesia

脊椎麻醉spinal anaesthesia:

主要從腰椎第4-5節之間,以細針用脊椎注射方式將麻醉劑直接打入硬膜內,以麻醉下半身脊髓神經,媽媽姿勢躺下側彎,倦縮像蝦米一般,想像膝蓋向胸囗屈曲(當然懷着大肚子會比較困難,盡力而為吧!)此麻醉方式的優點是藥物作用很快,只需5分鐘左右,下半身就會開始沒有痛覺,較硬膜外麻醉來得深入,用藥劑量亦比較少,是一般剖腹產的首選麻醉方式。

脊椎麻醉效果達到2-3小時,約4小時後,麻醉劑就會全數退掉,術後傷口就會有明顯痛感,需要另外給予止痛藥。

670881802-H-1024x700.jpg

剖腹產
C-section

不論妳的剖腹產是elective/emergency,事前先了解過程,絕對會令各位媽媽更放心。

入院前準備:
預計入院(開刀日)前一晚先沖乾淨涼洗好頭,準備好走佬袋,雖然會緊張,但都盡量有充足的休息,精精神神迎接寶寶來臨。

手術前準備:

1. 術前麻醉:一般會是脊椎麻醉spinal anaesthesia/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由麻醉科醫生定位及注射,暫時阻斷下半身脊髓神經傳遞痛感(詳程可參閱 #AttachMum媽媽學堂 - 生產麻醉方式);除了SA/EA外,在產婦突然出血/胎心音急速下降等危急情況下,亦有機會轉為GA,全身麻醉general anaesthesia。

2. 放入尿導管:尿導管urinary catheter是一條軟管從尿道口經過尿道,直達膀胱,將尿液自然引出,一般會在半身麻醉後才放入,避免過程中的不適。擺放尿導管的原因是希望在術前把尿液引出,避免膀胱過度膨脹,阻礙醫生下刀,甚至傷及膀胱。尿導管一般在術後保留數小時或數天,視乎情況而定。

3. 剃走部分下體毛髮:若毛髮有機會遮擋開刀位置,醫生會幫你剃走,以免術後傷口感染。

手術過程:

1. 麻醉過後,手術室護士/助產士點算手術用具完成後,手術就會正式開始,此時妳已經躺平在手術床上,醫生會替妳清毒肚面,並鋪上無菌布,此時妳的視線將會被遮擋,但妳仍然可以聽到聲音及和身邊的人溝通,醫生一般會用尖銳物測試妳的肚皮,以確認下半身是否完全麻醉,當確認完成後就會正式落刀。

2. 除在緊急情況下會縱向落刀,一般開刀位置都會選擇在bikini line上橫向切開10-15cm,肚面皮膚、皮下組織、筋膜層、腹膜層、子宮壁、羊膜腔,層層剝開後,就會見到寶寶。

3. 醫生把寶寶拉出來後會先抽吸口鼻,確保寶寶不會在大哭的過程把原本在口腔及鼻腔的羊水吸入肺部,然後剪開臍帶,把寶寶遞到產房姑娘手上,先進行初步檢查,再抱到爸媽的手中。這一下擁抱是熱淚滿眶的一刻!

4. 然後醫生緊接把胎盤取出,檢查確保完整後,便會進行止血及傷口縫合。

5. 完成縫合後,醫生會快速進行陰道檢查,這時媽媽終於完成了一大任務!在復甦房待一下,就可以回到產科病房休息了。

不論妳選擇順產或開刀,都希望妳能透過這篇文字了解到剖腹產的過程,媽媽要經歷多刀才遇見寶寶,剖腹產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好好愛惜腹剖產的媽媽吧!若有任何疑問,可以隨時向AttachMum護士團隊提出。

6b4f7410f9ae9a909c61995148e16a37_edited.

埋身親餵姿勢
Breastfeeding Positions

Position 正確的抱寶寶姿勢:
1. 寶寶的臉、胸及膝要成一直線並向同一方向
2. 寶寶的鼻尖要對着乳頭
3. 寶寶身體緊貼媽媽,頭微微向上仰
4. 寶寶的整個身體要完全被承托

Attachment 正確含乳:
1. 寶寶下巴緊貼乳房
2. 口要張大,下頦緊貼及凹進乳房。
3. 下唇外翻,含着乳暈,如看到乳暈的話,上唇上方的乳暈應比下唇多。
4. 寶寶吸吮時面頰飽滿、耳仔郁郁
5. 餵奶時,媽媽不會覺得痛
6. 在寶寶張大口時把他的頭放在乳房上,讓他含吮乳頭和乳暈,而不是將乳頭放入他的口內。

Cradle/Cross Cradle 橫臥式

寶寶整個身體橫臥並面向媽媽,對於初生嬰兒來說,頭部和臀部應在同一水平,當媽媽向下望時,應看到寶寶的側面,可使用枕頭/靠墊調整位置,使寶寶的小咀與媽媽的乳頭成水平。

Cradle是典型及常見的姿勢,但較適用於3個月以上的寶寶;Cross Cradle則較適合初生嬰兒,因媽媽可用手輕輕承托寶寶的頭頸部,以免初生嬰兒因軟弱的頸部肌肉而後仰,造成難以吞嚥的情況,同時媽媽亦可以乳房同一邊的手,形成“U”或 “C” 形去支持乳房,讓初生嬰兒更能掌握吃奶的角度。

Football 欖球式

媽媽用手托着寶寶的頭及頸部之間的位置,並用手肘夾着寶寶的臀部(如有需要,可使用枕頭去提升寶寶位置及減輕媽媽手臂及手腕上的壓力,但注意不可放得太低,以免令媽媽身體過份前傾)寶寶背部應沿著媽媽的手臂內側,躺臥在她的身旁,寶寶與媽媽應該是胸對胸的位置。

這個方法能避免寶寶觸碰到腹部的傷口,特別適用於剖腹生產的媽媽。同時對於排乳反射較強的媽媽亦有幫助,因為這個姿勢能讓寶寶較容易處理乳汁的流量。

Laid Back 後躺式

媽媽舒適地後躺在床或沙發上,在媽媽背後提供足夠的承托,並確定寶寶整個身體正面能貼着媽媽,當把寶寶伏在媽媽胸前時,地心吸力會使寶寶保持著他的位置並依附著媽媽的身體,使寶寶發揮本能去主動找尋乳房和吮吸,而媽媽亦能放鬆地協助及鼓勵寶寶。

當媽媽乳汁排出得太快時,很容易令寶寶濁到,寶寶會因而害怕/抗拒吃奶,此方法可透過地心吸力去減慢乳汁流出的速度。

當媽媽感到有點累時,這方法亦特別適用,但如果媽媽產後太累了或有機會受到藥物影響而睡著了,為顧及寶寶的安全,最好有家人在旁照顧或觀察啊!

Side Lying 側臥式

媽媽側身躺在床上,她的頭部要有合適的承托,為使媽媽更舒適,可以利用枕頭墊在背及臀部或膝蓋之間的位置,而寶寶則臀部屈曲,耳朵、肩膀和臀部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後背亦要有足夠支撐,以防向外滾離媽媽身體,做成對乳房的拉扯,正確的位置是媽媽和寶寶腹部對腹部一同側臥在床上。

這個方法即使親餵到較大的年齡時,亦十分適用,但同時亦是注意安全,不要因太累/藥物影響下而睡着,造成對寶寶的危險。

AttachMum支持母乳餵哺,希望透過分享正確的母乳餵哺知識,讓更多媽媽勇敢嘗試給予寶寶這份與生俱來的禮物,伴妳輕鬆走過寶寶成長之路。

KB_Infographic_BreastFeedingPositions_60

噴乳反射
Milk Ejection Reflex

噴乳反射(Milk Ejection Reflex, MER)是指媽媽的乳頭受到刺激時,通過神經傳達到腦下垂體,分泌催產素Oxytocin,而使乳腺周圍的細胞Myoepithelial Cells收縮並把乳汁向外推向乳頭,同時催產素亦會把乳腺管變寬,讓寶寶更容易獲得乳汁。

今天AttachMum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引發噴乳反射,讓大家輕鬆成為人奶媽媽。

按摩Massage
用食指和中指以打圈的方式,由腋下到乳房上方再到乳房底部,慢慢圍繞乳房按摩。

輕輕刷Stroke
把手指想像成一把梳,由乳房上方輕輕刷向乳頭,同樣是慢慢圍繞整個乳房去刷。

輕輕搖晃Shake
媽媽上身可以微微向前傾,雙手捧着兩邊乳房輕輕晃動乳房。

乳頭刺激其實只是引發噴乳反射的其中一環,媽媽放鬆心情和在合適的餵哺環境也很重要哦!不妨在餵奶前來幾個深呼吸,甚至先手用擠一點乳汁出來,再Massage、Stroke、Shake吧!

breastfeeding-guide-722x406_edited.jpg

儲存人奶
Breast Milk Storage

據衛生署資料,新鮮擠出的母乳在室溫(攝氏24度以下)可以保存8小時,攝氏2至4度的雪櫃冷藏格則可存放5日;如存放於不常打開、溫度低於攝氏-20度的獨立冷藏櫃,存放期則可達6個月。

婦產科醫生靳嘉仁指出,如雪櫃只斷電數小時,母乳仍在解凍狀態的話,數小時內仍可餵食,時間再長則很大機會變壞,不過他認為最好還是讓嬰兒吃剛擠出的母乳, 「無論母親或工人有多熟練,在將母乳入袋的過程中,還是容易令母乳受污染,加上市面上奶袋用料及來源參差不齊,冷藏過程中稍一不慎便會令母乳變壞。」

 

靳嘉仁建議,如媽媽奶量充足,應盡量在擠出母乳後立刻餵食,「因為即使是診所姑娘或婦產科醫生,都難以保證處理人奶的過程完全潔淨!」

%E8%9E%A2%E5%B9%95%E6%93%B7%E5%8F%96%E7%

產後運動, 可以嗎?
Ready for Workout?

生完bb運動不能亂做,否則越做越差。AttachMum護士們支持運動減肥 > 節食減肥,但我們曾經接觸不少媽媽誕下寶寶後着了急,誤以為像平時一樣做運動/瑜珈就能夠回復產前身形,其實產後做運動都有好幾個先決條件。

1. 先要解決腹直肌分離問題:腹直肌分離常見於產後婦女,有腹直肌問題的女性不宜進行sit-up(仰臥起坐)、plank(平板支撐)、backbend(後彎)等動作,否則有機會使腹直肌分離情況加劇。

2. 惡露未清:惡露產生主要是來自胎盤與子宮剝離後,在子宮與胎盤接觸面的血管傷口出血所致,一般會由鮮紅慢慢轉淡為黃色/透明,大概維持3星期,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惡露是反映子宮修復情況,若然惡露未清就強行進行運動有機會使子宮受損,甚至大出血,影響女性健康。

3. 骨節穩定性:懷孕後期為了讓骨盆擴大讓寶寶更容易在陰道通過,身體會製造荷爾蒙Relaxin讓關節放鬆,直到生產後更會留在體內一段時間,這種荷爾蒙不單單影響下盤,更會影響全身關節,若此時進行運動,媽媽會較容易受傷。

4. 骨盆底肌肉受損:經歷懷孕及生產後,骨盆底肌肉多半會變弱,運動時過度/錯誤用力,會導致腹腔器官受壓迫,造成子宮下垂,媽媽們應先進行Kegel exercise(凱格爾運動)鍛鍊骨盆底肌肉,讓子宮得到足夠的支撐。

01-parenting-postpartum-exercise-superJu

產後便秘
Postpartum
Constipation

產後便秘難以啟齒?AttachMum幫妳解構成因,針對問題出擊!

成因 ---> 解決方法

1. 孕期肚子膨脹,腹部壓力增加,十個月以來腸道蠕動變緩 ---> 產後按摩可使肚風排出、幫助腸道活動,增強排便力。

2. 骨盆底肌肉鬆弛及腹直肌分離使肚子鬆軟,形成腸道懶懶的習慣 ---> Kegel exercise(凱格爾運動)、紮肚束腹令鬆弛肌肉收緊。

3. 坐月臥床、減少活動,使新陳代謝變慢,降低了身體排毒功能 ---> 適當運動、暖敷等加速身體血液循環,有助排毒通便。

320256_2200-732x549.jpg

硬膜外麻醉
Epidural Anaesthesia

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

 

又俗稱「無痛分娩」,順產媽媽應該並不陌生,原理與脊椎麻醉類似,都是麻醉下半身脊髓,只是施打的位置略有不同,細針不進入硬膜內,而是在硬脊膜外腔,利用擴散作用傳導麻醉劑,但是反應作用較慢,一般需要15-20分鐘,而且麻醉藥的用量會比較多,與脊椎麻醉不同的是,硬膜外麻醉的針頭會另外接上導管,可以間歇或持續地注入麻醉藥。

image.jpeg

脊椎麻醉 vs 硬膜外麻醉

SA vs EA

相信很多順產媽媽怕痛又對於epidural anaesthesia有所卻步,怕麻醉藥會讓媽媽在生產的時候沒有辦法用力。事實上,麻醉藥只能阻擋痛感傳遞,讓你在待產時不必受疼痛折磨,讓你有足夠體力,加速生產過程。

不論spinal/epidural,很多時都會被媽媽誤以為它會導致日後長久的腰痛,但事實上很多科學研究證明指出,腰痛主要是懷孕期間身體重心的改變及子宮下墜的力量,導致骨盆前傾。大量鈣質流失及鬆弛素的影響,亦致腰椎鬆弛。同時,產後照顧寶寶亦給腰背肌肉造成壓力,因此產後的腰痛與麻醉藥無關。


兩種麻醉方式都有機會出現頭暈、低血壓、嘔吐、發抖等副作用,術後也可能會有頭痛、腰痠背痛、持續腳麻、大小便失禁等現象,而藥物反應亦因人而異,若在生產後24小時情況依然延續,請通知妳的婦產科醫生。


生產過程中,無可避免要使用到不同方式的麻醉,清楚了解麻醉方法和藥物作用,有效緩解媽媽們在生產過程中的不安和緊張情緒。

AttachMum為各位媽媽拆解兩種麻醉方式的謎思,讓媽媽能在分娩後,對症下藥,針對腰部痛症成因,安心進行產後修復。

caesarean_section-1200x628-facebook-1200

乳腺阻塞
Clogged Ducts

產後母乳哺乳期,最常見的困擾就是乳腺炎、乳腺阻塞、乳腺腫脹等問題,但有很多媽媽都不清楚塞奶、乳房有硬塊時要怎樣處理,今日就讓AttachMum護士姐姐來探討一下如何分辨各種乳腺病變及治療方法,只要找對方法、用對方式,母乳餵哺不再困難。

當乳房中的乳汁未能有效地排出,乳汁在乳腺中會因脂肪結塊,引致一條或多條乳腺淤積,形成乳腺阻塞。媽媽會感到乳房有粒狀物或硬塊,但不一定會感到痛楚。乳腺阻塞若能盡早處理,可避免發展至乳腺炎。

乳腺阻塞的媽媽乳房會有漲痛的硬塊,但表層的皮膚不一定發紅,嚴重的乳腺阻塞很可能會演變成乳腺炎,媽媽要僅慎處理啊!

乳腺阻塞通常會在24至48小時內消失,不需要任何藥物治療。當阻塞發生時,寶寶吸吮患側乳房時可能會感到煩躁,因為腫塊壓迫到其他的乳腺,令乳汁流速變慢。

若乳腺阻塞的情況在24小時後仍未改善,或症狀愈趨嚴重,有類似感冒病徵如發燒、異常疲倦、硬塊非常疼痛、紅腫等,便有可能已惡化成乳腺炎了。

很多時媽媽都未必能夠分辨輕微的乳腺炎與嚴重的乳腺阻塞,因為兩者都有疼痛的硬塊,AttachMum在下期的媽媽學堂,會更深入探討乳腺炎 與 如何分辨乳腺炎與乳腺阻塞。

如何解決乳腺阻塞問題:

1. 讓寶寶繼續正確地吸啜患側乳房,令乳房硬塊更有效地引流,媽媽更可嘗試不同的餵哺姿勢,如欖球式或側卧式,但以媽媽和寶寶感到舒服的姿勢為最大原則。

2. 減少奶瓶餵哺的次數和分量,以增加寶寶吸吮的意欲並增加直接餵哺的次數。

3. 若寶寶是全奶瓶餵哺,那麼媽媽每次泵奶的時間,相隔不要超過四小時。

4. 餵哺或泵奶前,媽媽可用以下的方法來刺激噴奶反射,幫助乳汁流動:
--- 與寶寶肌膚接觸;把寶寶放在媽媽胸前,中間要沒有任何衣物阻隔。
--- 輕柔按摩乳房,千萬不要太大力,否則過度刺激會令腫脹情況惡化。
--- 暖敷乳房,紓緩媽媽乳房疼痛,但緊記要少於三分鐘,太久或太熱都會增加乳房腫脹,暖敷時亦要避開乳暈、乳頭等敏感位置,以免使微細血管受傷。

5. 紓緩媽媽乳房疼痛:
--- 避免穿上太緊或有鐵線的胸圍,阻礙乳汁流出。
--- 餵哺後和下一餐之間,可以冷敷乳房來幫助消腫。媽媽亦可使用室溫或冰過的綠色生椰菜 ,敷在乳房上,同樣要避開乳暈和乳頭的位置。每次敷約二十分鐘或直至葉子變軟了便棄掉。對那些乳汁分泌過多的媽媽來說,更可紓緩乳房脹痛的問題。

若要有效預防乳腺阻塞問題,重點在於每次餵哺/泵奶時都盡可能清空乳房內的乳汁,尤其是脂肪含量較高的後乳,若有乳腺阻塞的情況出現,亦應減少使用電泵,改用真空手泵/用人手把人奶推出,因電泵速度太快,在塞奶情況下過度催谷,有機會弄傷微細乳腺及血管,引致乳腺炎等問題。

AttachMum支持母乳餵哺,希望透過分享正確的母乳餵哺知識,讓更多媽媽勇敢嘗試給予寶寶這份與生俱來的禮物,伴妳輕鬆走過寶寶成長之路。

benefits-breastfeeding-mother-1068x713.j

乳腺炎
Mastitis

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細菌經乳頭破損處侵入乳腺組織所引起,常見於產後第3-4週。

乳腺炎多由乳管阻塞演變而成,初期是沒有細菌感染的,當乳管阻塞令哺乳時間過長,寶寶含乳時間增加,令媽媽乳頭損傷機會大增,當細菌經由乳頭破損處入侵媽媽的乳腺組織,便會引發乳腺炎。

患有乳腺炎媽媽的病徴,通常較單純只有乳管阻塞的媽媽嚴重,病徵如下:
1. 乳房有紅腫的硬塊
2. 嚴重的疼痛、
3. 發燒 (38.5℃以上 有畏冷等感冒症狀)
4. 感到異常疲倦

一般而言,乳腺炎都需要接受醫生處方的口服抗生素治療及止痛葯,而治療乳腺炎的藥物,包括抗生素,只有少量會滲入母乳,份量不足以對嬰兒造成影響,但媽媽服藥前亦應先諮詢醫生專業意見。

母乳媽媽只要按時服藥,寶寶是不會透過母乳感染細菌的,因此患有乳腺炎的媽媽可以繼續餵哺母乳,並讓乳汁流通、清空乳房,避免乳腺阻塞是治療乳腺炎的要點之一。

相反,如果停止餵哺母乳,乳腺會慢慢出現阻塞,若乳腺炎不及早處理形成乳腺膿腫 ,更有機會需要手術或抽針放膿。

究竟患有乳腺膿腫的媽媽應否暫時停止哺乳?所排出的乳汁對寶寶會否有害?以上乳腺膿腫的問題,下期媽媽學堂會再和大家深入探討。如有疑問,請向妳的家庭醫生或向母嬰健康院求助。

乳腺炎的預防與護理:

刺激噴乳反射來疏通乳汁
--- skin-to-skin 來個寶寶媽媽全接觸,讓寶寶赤裸裸伏在媽媽的胸口吸吮
--- 定時泵奶,每次泵奶的時間相隔不要超過四小時,以保持乳汁分泌和流通。
--- 輕柔按摩乳房,但千萬不要太大力,否則會增加腫脹
--- 暖敷乳房,切記要少於三分鐘,太久和太熱反會增加腫脹

紓緩媽媽乳房疼痛
--- 在餵哺或泵奶前四十五分鐘服用止痛藥,以減低媽媽不適,幫助乳汁流通
--- 避免穿上太緊或有鐵線的胸圍
--- 餵哺後和下一餐之間冷敷乳房幫助消腫
--- 減少奶瓶餵哺的次數和分量,以增加寶寶吮吸的意欲並增加直接餵哺的次數。

改變餵哺姿勢、清空乳房
--- 橫臥式
--- 側臥式
--- 後躺式
--- 欖球式

避免乳頭乾裂、拉扯等損傷
--- 哺乳後清洗乳頭
--- 哺乳前擠少量乳汁塗抺乳頭
--- 注意寶寶含乳是否正確
--- 保持正確餵哺姿勢

breastfeeding-can-affect-your-weight-and

子宮肌瘤
Uterine Fibroids

相信好多媽媽係孕期做產檢時先發現自己有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好多時都無徵狀,或者微細嘅徵狀未必令妳察覺到,今日AttachMum希望透過呢篇文章同妳地分享一下,令妳地更了解自己的身體。

由於子宮肌瘤同荷爾蒙息息相關,好多時病徵都會隨住女性周期嘅荷爾蒙水平浮動,令妳難以察覺,常見徵狀如下:

月經流量多(衛生巾更換次數頻密)
經期時經常頭暈/疲倦感高
貧血/缺鐵性貧血
經痛、經期偏長
腹部脹大(或有下腹脹痛)
尿意頻頻
便秘、脹氣
備孕超過一年仍難以懷孕
進行性行為時感到痛楚
下腰背疼痛

一般產婦於生產後子宮肌瘤都可以自行縮小/消失,但若然肌瘤size太大,長期影響生活,或未懷孕之女性有難以懷孕的情況等等,則需向妳的醫生進行檢查及諮詢。治療方法包括傳統開刀/微創手術、新形無創手術、藥物治療等等,詳情可向AttachMum或妳的婦產科醫生查詢。

WhatsApp Image 2020-06-04 at 5.01.50 PM.
bottom of page